“囤了五年的茅台,现在1700都卖不动”,朋友圈这句话一出来,白酒圈里直接炸锅。
当年靠一瓶难求挤破头的酒,现在连经销商都想清仓甩手。
到底什么妖风一刮,把曾经硬通货都吹成了烫手山芋?
一口气看完,心里那点酒桌神话基本塌了。
先说最直观的,批价3000跌到1700,腰斩都嫌温柔。
五粮液利润塌方61%,洋河干脆亏损。
囤了三年的货,现在库房里的灰尘比瓶盖厚。
以前周转半年,如今得排20个月的队。
用行话讲,泡沫炸了。
炸点不是突然来的,是十年压货欠下的债。
厂家年年塞任务,货没卖出就给“下一年预售”,经销商靠贷款扛。
现在年轻人根本不喝白的,25~35岁人群白酒消耗掉了42%,啤酒果酒倒成了香饽饽。
政务端也彻底熄火,去年那条“公务禁酒”写进红头文件,直接掐死最大订单入口。
库存一下高到天花板,谁都喘不过气。
想自救?
茅台搞i茅台3.0,NFT数字藏品齐上阵,五千万用户热热闹闹,一看转化率2.3%——比股票打新还低。
泸州老窖更惨,包装新规20%封顶,直接把高端鸿运568砍掉,老板开内部会时叹气:“礼盒缩成鞋盒,哪还有人送礼?
”
资本也没了耐心。
机构白酒仓位跌到4%,创五年新低;但老巴的伯克希尔偏偏反向加仓到0.8%,像给冷炕添了把火,却没人跟。
于是市面两派人吵翻:一边是“外资抄底”,一边是“老资金跑路”,吵不出结论,股价依旧晃晃悠悠。
说到底,白酒从“喝”变“炒”的那套玩法玩够了。
礼品属性在人情社会削弱,年轻人更愿意把钱扔进露营、飞盘、公路咖啡。
厂商再讲老窖年份、产区风土,人家听不懂也不想听。
想转型?
低度酒新品贡献率不到5%,所谓国际之路出口连2%都没摸到。
讲个笑话:新加坡经销商订的货,港口积压半年,结果本地市场全改喝威士忌了。
老酒友的失落最生动:年初求人搞了件1999年茅台,本打算儿子结婚掀盖喷香,结果儿子一句“我们办草坪婚礼,喝无醇饮料”。
他半夜把整箱酒搬回储藏室,叹气:“当年抢破头的面子,现在连里子都没了。
”
酒桌上最后那口烈酒,可能真的只能留在记忆里当仪式感了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酒排名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iupaiming.com/86896.html 侵删xiaobing1945@163.com
酒价格数据来源酒商批发市场和微信群,价格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