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到老年,钱袋子虽鼓囊囊,可真要往酒水里头一扎,脑袋一热,那可真是“赔了夫人又折兵”,我身边多少夕阳红族,揣着大把退休金,一进烟酒店就犯迷糊,专挑那些看着金贵实则坑人的酒往家买,等缓过神来才发现,早稀里糊涂给酒贩子当了“冤大头”。

我今年63了,退休金可能比普通人要高点,有个8000块,前些年特别爱喝酒,而且不分场合,不分酒的贵贱,由于年轻时喝酒比较谨慎,如今退休了想着多品味品味,那些花里胡哨、噱头十足的酒深得我心。
换着各种不同的白酒喝了半年,闹得肠胃出了问题,钱打水漂不说,身体还受罪,我回想这个事情,心里就五味杂陈,寻思着给大家提个醒,让老年朋友选酒,少栽跟头。

一、少碰礼盒包装精致的“面子酒”
“金玉其外,败絮其中”,有些酒,包装盒烫金、雕花、丝绸绑带,外头还套个锦盒,但要是打开瓶盖,酒一入口,可能那酸涩味、冲鼻的酒精味就往外冲,咋咽咋难受。

有些酒商知道老年人爱面子,走亲访友、聚会时觉得送礼酒得拿得出手,就专在包装上“下猛药”,可包装再好看,要是酒质不过关,那也就是绣花枕头——中看不中用。
二、少碰价格虚高的“网红酒”
在网络时代,有些酒靠着社交媒体上的“网红带货”,瞬间就成了“爆款”。其实很多所谓的网红酒,都是商家精心策划的“营销”,在镜头前一阵“天花乱坠”地吹捧,可实际买回去一喝,可能口感跟人家说的完全对不上。

很多酒商的网红酒为了推广,花大把的钱在广告费、网红分成上,这些成本都摊到酒的售价里头,酒本身的酿造成本就被严重挤压,所以轻信网红酒的宣传,一冲动下单,那喝进去的可能就并不是好酒,而是满满的“智商税。”
三、少碰打着“保健”旗号的“养生酒”
有些酒,包装上印着“养生”“强身”之类的诱人字眼,瓶子里头泡着枸杞、人参、虫草,看着就让人心里冲动,但这些养生酒,大多只是把中药材简单地泡在酒里,根本没经过科学的萃取和配比。

很多所谓的养生酒,酒精度数偏高,长期饮用对身体可能还有害处,所谓是“药三分毒”,养生酒里的中药成分,要是没经过严格处理,说不定还会跟其他食物产生作用,影响喝酒人的身体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酒排名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iupaiming.com/66847.html 侵删xiaobing1945@163.com
酒价格数据来源酒商批发市场和微信群,价格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