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是怎么来的,我们为什么要喝酒?

酒鬼暴论!三招撸空平台漏洞

京东红包

猴子偷吃烂果子那天,估计也没想到自己给全人类埋了个伏笔。

酒是怎么来的,我们为什么要喝酒?

那股晕乎乎的快乐顺着基因一路爬进人类大脑,几千年都没戒掉。

酒是怎么来的,我们为什么要喝酒?

考古队前两年在贾湖挖出的碎陶片里,居然验出9000年前的酒石酸。

不是传说,是实打实的化学指纹。

同一时期伊朗高原的陶罐也飘着葡萄酒的味儿,看来全球各地的老祖宗都在偷偷搞“快乐水”实验,谁先谁后根本说不清。

最早就是等果子烂。

后来聪明人发现把谷物闷在罐子里会长毛,长完毛再泡水居然更带劲——这就是酒曲的祖宗。

宋朝武松打虎前喝的十八碗,酒精度顶多5度,跟现在淡啤差不多。

真要给他灌二锅头,估计老虎没打着先躺下了。

蒸馏这玩意儿唐宋才玩明白,元朝军队带着阿拉伯人的技术改良,到清朝才搞出50度以上的烧刀子。

电视剧里李白斗酒诗百篇?

假的,他喝的浊酒连现在醪糟都不如,真灌三斤下去最多尿频。

酒桌文化其实早被《诗经》写透了。

“朋酒斯飨,曰杀羔羊”——说白了就是三千年前团建的KPI。

现在谈项目先举杯,和古人祭祀前先浇酒敬神,本质上都是给紧张关系涂润滑油。

最近发现个有意思的现象:90后开始流行“微醺社交”。

便利店调酒、低度果酒销量暴涨,反而高度白酒在年轻人酒柜里落灰。

可能这届年轻人终于明白,醉到断片除了贡献表情包,真不如清醒着快乐。

但别以为低度就安全。

上周隔壁公司团建,小姑娘喝三瓶RIO混着雪碧,照样吐得昏天黑地。

酒精就是酒精,穿马甲也认得出来。

世卫组织最新建议是:男性每天别超过25克纯酒精,女性减半——大概就是一听啤酒,再多就是给肝脏加班。

最魔幻的是现在连酒都开始内卷。

日本出了款“睡眠啤酒”,加了褪黑素;德国有无醇威士忌,喝三瓶都吹不出酒驾。

老祖宗要是看见非得气活:当年为了口酒差点被果子砸死,现在倒好,连醉都不让醉彻底。

说到底,人类和酒就是场漫长的暧昧。

它帮你打开话匣子,也偷偷记你黑历史。

下次举杯前不妨想想:要的是气氛,还是逃避?

微醺是自由,烂醉是囚徒。

这道理,9000年前那只猴子可能也懂——只是它没得选,你有。

酒是怎么来的,我们为什么要喝酒?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酒排名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iupaiming.com/84640.html 侵删xiaobing1945@163.com

酒价格数据来源酒商批发市场和微信群,价格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
(0)
加入酒友漏价群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
扫码关注
扫码关注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