把一瓶飞天茅台从3200砸到1484,只需三年——这不是股市爆仓,是白酒信仰第一次被当众扒光。
老一辈还在心疼“没剩几滴老酒”,年轻人早把酒杯换成气泡水。外卖后台的订单说得直白:Z世代下单低度酒和预调酒占近一半,传统白酒被挤到5.8%的角落,连“陪跑”资格都快保不住。健康口号不是喊喊而已,83%的人把“少喝”写进年度目标,酒桌还没散,人设先转型“养生咖”。
红酒更惨。十年间国产量从11.4亿升跌到2.6亿升,数字跳崖般干脆。过去靠“面子经济”续命,商务宴请一收缩,家庭餐桌又接不住,只能看着库存堆成红色小山。
啤酒分化的剧本略有不同。工业拉格卖成“白开水”,青啤增速零点几,精酿却像加足酵母,800亿池子年增四分之一。可惜热闹是别人的,2178家新厂牌七成陷入同质化,泡沫还没入口就先被同行挤破。
茅台们当然不死心。100ml“小茅”上线,想靠文创+小酒撬动年轻人,结果抖音复购率不到15%;五粮液把度数降到39度,华东市场依旧只有3个点份额。换包装、降度数、玩盲盒,招数用尽,才发现年轻人不是嫌酒老,是嫌“酒桌文化”老。
人口结构把话挑得更明:未来十年,25-34岁核心饮酒人群要少四分之一;60岁以上代谢酒精能力下降四成,想喝也喝不动。量减是长期工程,不是熬一宿就能回血。
于是场景先碎,产品再碎,渠道跟着碎。宴请占比从68%跌到39%,“下班一人独酌”撑起小瓶装;助眠、解压、零糖、起泡,功能标签比酒精度还花哨;直播电商+外卖骑手,30分钟把酒送到家,比劝酒话术更管用。
白酒的寒冬不是周期,是代际更替。老故事再好听,新听众已经离场。下一轮比拼,不再是谁家窖池老,而是谁能先抢到气泡水、咖啡甚至无糖饮料的货架位。酒王们得学会接受一个事实:未来最烈的,可能不再是酒,而是变化本身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酒排名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iupaiming.com/87561.html 侵删xiaobing1945@163.com
酒价格数据来源酒商批发市场和微信群,价格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