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月,瑞幸菜单里突然多出一杯“酱香巧克力厚乳拿铁”,上线7天卖出4000万杯,比去年的酱香拿铁还多30%。
同一周,德芙酒心巧克力在盒马货架被抢空,茅台两个字像自带流量外挂,把咖啡和糖果硬生生抬进“轻奢”圈。
这不是简单的品牌联名,而是一场精心计算的“年龄手术”。
茅台把53度的高度酒拆成0.5度的风味分子,塞进年轻人的日常零食里,让“第一口茅台”从饭桌直接提前到下午茶。
数据说,买巧克力的人里,68%此前从没买过飞天。
一句话:茅台在给自己“造低龄用户”。
年轻人只负责打卡,茅台真正的底牌藏在手机里的“i茅台”App。2024上半年,直销收入占比已经冲到47.3%,比传统经销商多出整整一条河。
每天350万人上线“预约+抽签”,平台像一台精准的水龙头,把货一滴一滴放到真实消费者手里,黄牛没机会囤,价格自然不再过山车——散瓶飞天批价稳稳趴在2700元,过去三年里波动没超过50元。
货不愁卖,愁的是“卖慢”。
白酒行业平均库存要压两年半,茅台用“预约购酒+精准投放”把天数砍到680天,相当于同样仓库一年能多转半圈,资金占用直接省下几十亿。
库存增速只有行业零头,却保证了老酒越陈越香,时间反而成了免费增值器。
另一边,中小酒厂的日子像坐过山车。7月新规要求500元以上白酒必须上链溯源,茅台1935以上全线接入区块链,扫码能看到高粱是哪一户农民种的;没有技术团队的小厂只能外包,每瓶多掏3元成本,利润被啃掉一大口。
上半年规模以上企业少了127家,行业第一次出现“注销比新注册多”的倒剪刀差。
价格带也在悄悄挪窝。800-1500元区间今年京东618销量掉23%,消费者要么咬牙直上飞天,要么掉头买二锅头,中间段成了“真空走廊”。
茅台1935用“积分换购+宴会赠酒”把实际成交价钉在1180元,避开硬挺标价,渠道库存反而降了42%。
高端不降价,中端玩柔性,两头都吃得开。
最有趣的是“轻享版”39度茅台,加黄精、葛根,主打“喝完不上头”,2万箱30秒卖空。
白酒行业第一次出现“养生”关键词,协会预测到2026年养生酒能涨到800亿元,几乎再造一个啤酒市场。
茅台把“微醺”升级为“微养”,既保住面子,又照顾里子。
把镜头拉远,白酒行业正走成一条K型曲线:左边是茅台、五粮液,增速虽降到个位数,却仍向上;右边是区域酒企,舍得、水井坊二季度营收两位数下滑,像自由落体。
酱酒品类却在整体下滑里逆势涨3.2%,说明“香型创新”仍是打破僵局的最快钥匙。
茅台的打法可以总结成三句话:
用“咖啡+巧克力”把品牌年龄拉低20岁;
用“数字直销”把流通效率提高30%;
用“轻享养生”把消费场景扩大50%。
三板斧下来,茅台不再只是“叔叔们的面子”,它可以是Z世代的奶茶、中产的健康酒、甚至小姐姐的办公室零食。
传统白酒讲历史,茅台讲“历史+算法”:历史负责溢价,算法负责精准。
下一次当你在便利店看到“茅台气泡水”或“茅台冰淇淋2.0”,别惊讶。
它只是在重复同一套逻辑——把53度的故事,拆成0.5度的流量,再一点点收回53度的利润。
白酒的终局不是所有人都喝茅台,而是茅台可以在任何你想“微醺”的时刻出现。
历史给了它品牌,数字化给了它开关,年轻人给了它未来。
至于那些还在拼招商、拼开瓶奖的小酒厂,时间只剩一条窄路:要么被链上溯源的成本压垮,要么在香型里再赌一次“酱香+”的奇迹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酒排名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iupaiming.com/86748.html 侵删xiaobing1945@163.com
酒价格数据来源酒商批发市场和微信群,价格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