红颜易褪,品牌长青
泸州老窖特曲60版(以下简称“特曲60”)作为次高端阵营的潜力股,推出红色包装的“红60”主攻婚宴市场。这一策略与洋河梦之蓝M6、M6+等产品路径高度相似。
然而,在品牌根基未稳之际,此举潜藏稀释核心认知的重大风险,更忽略了品牌名称中“60”这一极具文化张力的叙事富矿。

一、梦之蓝前车之鉴:单品泛滥稀释品牌核心价值
洋河梦之蓝曾以高端形象崛起,但后续M3、M6、M9及升级版M6+等产品密集推出,模糊了其核心定位。据行业调研数据,超过35%的消费者对梦之蓝系列内部价格带与定位认知混乱。其高端形象指数在推出多款衍生单品后三年内下滑约18%。
品牌延伸若缺乏清晰区隔,非但不能协同增长,反而会侵蚀辛苦建立的核心价值认知。
二、特曲60现状:次高端认知还需巩固,全国化根基尚浅
特曲60虽在部分区域表现亮眼,但远非全国化大单品:
市场覆盖局限:其核心优势市场仍集中于川渝等传统优势区域,在华东、华南等次高端消费重镇渗透率不足20%。
价格带认知未固化:在400-600元次高端核心价格带,消费者提及率显著低于剑南春水晶剑、青花20等成熟竞品。

品牌叙事单薄:当前传播更多依赖“老窖”历史背书,对“60”这一独特符号的文化内涵挖掘深度不足。
三、红60的婚宴陷阱:颜色非根本,认知错位风险高
场景局限化:以“红”主攻婚宴,易将特曲60版品牌锚定在单一、低频的消费场景(婚宴仅占白酒消费场景约15%),削弱其在商务宴请、礼品等高价值、高频场景的竞争力。

认知稀释:在消费者尚未牢固建立“特曲60=次高端品质标杆”的认知前,推出视觉差异显著的红60,极易造成混淆。市场调研显示,超过40%的消费者对品牌频繁更换包装或推出子系列持负面态度,认为影响品牌专业感和信任度。
次高端本质被忽视:婚宴市场的核心驱动力并非包装颜色,而是品牌能否提供“有面子、有品质”的价值感。在次高端价格带,消费者购买决策中“品牌档次与声誉”权重高达65%,远超“包装设计”(权重约15%)。
这种认知分裂本质上源于产品逻辑与品牌逻辑的错位:颜色作为包装策略虽贴合婚宴场景,却破坏了特曲60版一以贯之的视觉标识。“红60”作为独立产品名切割了主品牌资产,弱化“60”这一核心数字符号 。

四、破局之道:深挖“60”文化富矿,强化次高端认知
“60”在中国文化中蕴含“一甲子轮回、圆满、传承”的深厚寓意,与白酒的价值内核高度契合。特曲60版的破局关键,在于围绕“60”构建独特、深度的品牌叙事,而非仓促推出颜色变体:
1. 叙事升华:将“60”从产品代号升华为品质与文化符号。可关联“60年老窖池黄金窖龄”、“60道核心古法工艺”、“60年时代成就共庆”等维度,讲好品质、传承与时代情怀的故事。
2. 场景渗透:基于“60”的圆满、成就寓意,不仅覆盖婚宴,更应重点拓展商务宴请中的“合作圆满达成”、寿宴中的“六十大寿”、重要节庆中的“团圆美满”等多元高价值场景。
3. 聚焦资源:在品牌全国化与认知固化的关键阶段,集中资源于主单品“特曲60版”,在核心价格带(400-600元)持续投入,塑造“次高端品质标杆”的清晰形象。避免在根基未稳时分散资源与消费者注意力。
结语:根基未固,慎行分叉路
泸州老窖特曲60版正处于品牌塑造的黄金窗口期。红60看似切入婚宴的捷径,实则是稀释品牌、模糊定位的险招。洋河梦之蓝的教训犹在眼前:品牌延伸如藤蔓,根基深厚方能枝繁叶茂;盲目分叉,只会让主干日渐枯瘦。
与其在颜色表层博弈,不如深掘“60”文化金矿。唯有在次高端市场筑牢品质与价值的认知基石,特曲60版才能真正实现全国化跃升,其衍生产品也才能获得坚实的价值支撑。
颜色易褪,认知难塑——这杯酒,泸州老窖还需细细斟酌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酒排名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iupaiming.com/83957.html 侵删xiaobing1945@163.com
酒价格数据来源酒商批发市场和微信群,价格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