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晨的街头,大爷们提着暖壶、坐在小广场上,边晒太阳边聊天。说起“养生经”,不少人都认准了一件事——“饭后一小盅白酒,通筋活络、降压还助眠!”
可问题来了:高血压患者到底能不能喝白酒?喝了会不会加重病情?
这个问题,一直争议不断。但你或许不知道,适量饮酒,特别是适量饮白酒,在特定条件下,对高血压患者反而“可能有益”。
别误会,不是鼓励你“以酒治病”,而是告诉你:科学饮酒,懂点门道,或许能让你少走弯路。
一、高血压≠绝对不能饮酒,关键在“量”
国家卫健委早在《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(2020年版)》中就明确指出:
“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饮酒,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,女性不超过15克。”
这是什么概念?按传统白酒40度来算,25克酒精约等于50毫升白酒,也就是一小杯。
也就是说,高血压患者不是一口都不能喝,而是不能喝多。
关键在于——“适量”。
二、适量喝白酒,高血压患者可能收获这5种好处
1. 扩张血管,短期内有助降压
白酒中的酒精能促进血管扩张,改善血液循环。一些研究指出,少量饮酒后,血压会暂时下降。
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研究团队曾在《中华高血压杂志》上发表文章表示:
“轻度饮酒可引起外周血管扩张,短时内对高血压患者有一定辅助作用。”
但注意,这种“降压”是短暂的,并不等于治疗高血压。喝多了反而会反弹升压,风险更大。
2. 促进血液循环,缓解手脚冰凉
很多高血压老年人,常年有一个困扰:四肢发凉、血液循环差。
喝点白酒后,全身发热,这是交感神经兴奋和血管扩张的结果。血液循环加快,有助于改善四肢末梢供血,让人感觉更暖和。
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天,适量饮白酒对老年人来说,可能比泡脚更“暖身”。
3. 激发食欲,改善高血压相关代谢问题
高血压患者常伴随代谢综合征:脂肪肝、血脂高、胰岛素抵抗等。
适量饮酒能促进胃酸分泌、增强食欲,对改善营养摄入和肝脏代谢功能有一定帮助。
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营养科曾指出:
“适量饮酒者,尤其是白酒摄入,进餐时胃排空速度适度延缓,能提高蛋白质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。”
但前提是:不能与高油高盐食物同吃,否则好处全被“重口味”抵消。
4. 缓解压力,利于控制血压波动
你有没有发现:情绪起伏大时,血压也跟着上蹿下跳?
这是因为交感神经系统对情绪非常敏感,焦虑、紧张、愤怒都会让血压飙升。
酒精有轻度镇静作用,适量饮白酒能带来短暂的放松感,缓解心理压力。
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内科研究表明:
“精神紧张是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的重要诱因,生活方式干预是控制血压的关键。”
所以,如果你是在轻松社交、心情放松的状态下小酌,不仅没坏处,反而可能帮你稳住血压。
5. 提升社交积极性,改善慢病依从性
听起来有点“跑题”,但其实很重要。
高血压是慢性病,坚持服药、规律作息、低盐饮食是长期战斗。很多人因为孤独、抑郁、中断治疗,结果病情恶化。
而白酒,在中国文化中,是社交的“润滑剂”。
适当参与社交聚会、喝点小酒,有助于改善情绪、增强生活动力。而一旦情绪稳定、生活节奏规律,慢病管理的依从性也随之提升。
三、喝白酒的5个“健康底线”,请牢记!
想靠白酒“养生”?先把下面这5条记牢:
1. 控制剂量是第一原则
每天不超过50ml,绝不能贪杯。一次喝多,血压可能飙升到危险线。
2. 饭后小酌,切勿空腹饮酒
空腹喝酒容易刺激胃黏膜,还可能引发低血糖、心律不齐。
3. 选择度数适中、纯粮酿造的白酒
工业勾兑酒、三无产品不仅口感差,还含有杂醇油、甲醇等有害成分。
4. 不和降压药同服
尤其是β受体阻滞剂、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,酒精会干扰药效,甚至引发低血压。
5. 有以下情况者一口都不能喝:
· 血压控制不稳定(收缩压>160mmHg)
· 有心衰、心绞痛、脑血管病史
· 肝功能异常、消化性溃疡者
· 正在服用抗凝药物或抗生素
四、白酒不是“药”,但也不是“毒”
一句话总结——
白酒不是高血压的敌人,但也绝对不是救命稻草。
它是一把“双刃剑”:喝得巧,或有益;喝得猛,必有害。
关键是要有“分寸感”和“主动权”,别让“酒精”控制你,而是你要能控制“酒精”。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酒排名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iupaiming.com/87670.html 侵删xiaobing1945@163.com
酒价格数据来源酒商批发市场和微信群,价格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