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古代宴饮礼仪:民间喝酒中的礼仪过程繁琐

中国古代宴饮礼仪:民间喝酒中的礼仪过程繁琐

《周礼·乡饮酒》是我国最早对酒宴礼节和活动规范作出完整的记载描述,详细到主客的推让办法、饮酒时的致词和礼让动作,以及饮宴时必需的伴奏音乐,用以体现酒行为中的贵贱、尊卑、长幼乃至各种不同场合的礼仪规范。

后世儒家认为人们对“礼”的修习实践是通达“仁”的有效门径,因此提出“非礼勿言,非礼勿行”的人生准则。另外,“克己复礼为仁”,他们也希望恢复周礼时代的那些礼节规范。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,使酒礼中含有的敬祖事神、表现宗法等级观念、团结宗法关系的功能消退了,增长了世俗性、娱乐性的享乐内容。

民间酒礼

我国最早的饮酒礼仪经书是《乡饮酒礼》。它记述了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饮酒礼仪,主要是当时乡人饮宴的礼仪,故而叫乡饮酒礼(图4-1)。酒礼突出以人伦为中心的共饮,音乐歌舞助兴,以此增强气氛,张大威仪,陶冶身心。这种形式被广泛地加以运用,由此就形成了礼乐结合的形式。在这种形式中,席位、献礼、礼器、音乐、乐器都有严格的规定。民间酒礼的意义在于宣布政令、序长幼、别贵贱、荐贤能,是当时政治教化的主要内容,也是地方级的饮酒礼仪,活动一般都在乡间学校中举行。

现代的酒礼,即饮酒的礼节如饮酒时座位的规定、倒酒的次序、敬酒、祝酒、干杯以及相关的民俗等,都经过了简化和改良。

下面就列举一些古代民间喝酒中的礼仪。

1.饮酒礼仪四步:拜、祭、啐、卒爵

(1)拜:先作拜的动作,表示敬意。

(2)祭:酒倒出一点在地上,祭谢大地生养之德。“未饮先酹酒”,酹指洒酒在地上,在祭神、祀祖、祭山川江河时,必须仪态恭肃、手擎酒杯、默念祷词。先将杯中酒分倾三点,后将余酒洒一个半圆形,这样用酒在地上酹成三点带一长勾的“心”字,表示心献之礼。这一习俗也适用于平常饮酒,苏轼的“一樽还酹江月”,说明他在独饮时也饮前酹酒。

(3)啐:尝尝酒味并加以赞扬,令主人高兴。

(4)卒爵:干杯,杯而尽,这是古老酒礼文明的体现。端杯敬酒,讲究“先干为敬”,受敬者也要以同样的方式回报,否则罚酒。这一习俗由来已久,早在东汉,王符的《潜夫论》就记载了“引满传空”六礼,就是指要把杯中酒喝干,并亮底给同座检查。明代冯时化的《酒史》记述苏州宴客“杯中余沥,有一滴,则罚一杯”。不过如果实在酒量不济,要婉言声明,并稍饮表示敬意。

2.敬酒:避席、酬、酢、旅酬、行酒

(1)避席:一种是离开座位说话,以示尊重;一种是敬酒时,敬酒的人和被敬酒的人都要起立“避席”。

(2)酬:主人向客人敬酒。

(3)酢:客人回敬主人。

(4)旅酬:祭礼完毕后,众亲宾一起宴饮,相互敬酒。

(5)行酒:依次向人敬酒,普通敬酒以三杯为度。

古代饮酒礼仪过程繁琐,有时不免掺杂有官方推行的教化的内容,但在尊老重贤的传统中国社会中有着深远的意义。从汉代开始就把乡饮酒礼当作一种重要制度传承下去。隋、唐在开科取士后举行酒礼,宋代在贡士之日举行酒礼,民间一般在春秋社祭时举行此礼。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酒排名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iupaiming.com/9137.html 侵删xiaobing1945@163.com

酒价格数据来源酒商批发市场和微信群,价格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
(0)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登录后才能评论
扫码关注
扫码关注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