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56巴维尔•切利乔夫(PAVEL TCHELITCHEW)
1956巴维尔•切利乔夫(PAVEL TCHELITCHEW)
切利乔夫(1898-1957),生于莫斯科,早年就读于著名的基辅美术学院(1918),多次旅行后,1923年定居巴黎。1926年,他与自己早期参加的抽象艺术决裂,投身新浪漫主义,两年后,他为佳吉列夫的芭蕾舞《颂》设计了布景及服装。同期,他还与超现实主义画派关系密切。二战初期,他移居纽约,并在那里遇到了唐吉、厄恩斯特及布勒东,以达利的方式进行创作,融精致的线条和奇幻的视角于一体。
他为罗思柴尔德木桐堡绘制的1956年份酒标《酒渍》,回归公羊的传统主题,表现了人力严谨控制下的大自然之茂盛。
1957安德烈•马松(ANDRE MASSON)
1957安德烈•马松(ANDRE MASSON)
安德烈·马松(1896-1987),曾短期加入立体派,后投身超现实主义画派,并深受其影响。尽管他曾在1929年宣称对超现实主义“持异议”,但超现实主义风格一直贯穿其全部作品。西班牙内战,使得其作品中的自然暴力转向了悲剧的表现主义。1941年至1944年,他移民美国,成为“行动绘画”的重要发起人之一。1947年,他回到法国,在普罗旺斯居住,继续其绘画创作。他曾在巴黎为多场戏剧做过布景,如《哈姆雷特》和《金头》等,1966年,他为奥迪翁剧院的天花板做画。
在罗思柴尔德木桐堡1957年份酒标中,马松创作了一首幸福醉饮的赞美诗:画面中,那位昏醉者的身体与葡萄藤缠绕在一起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酒排名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iupaiming.com/35922.html 侵删xiaobing1945@163.com
酒价格数据来源酒商批发市场和微信群,价格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