”——昨晚刷手机时,这条消息像一记闷棍敲在不少老酒友的脑门上。
不是茅台,也不是汾酒,偏偏是低调了好几年的泸州老窖,用132.5亿净利润把五粮液挤到行业老三。
数字冷冰冰,但酒桌上那股子微妙的气氛,比财报更真实:有人默默把国窖1573往转盘中央推了推,也有人假装没看见,继续给五粮液倒满。
其实,这场座次重排早就有迹可循。
过去一年,汾酒像打了鸡血,营收增速26%,青花系列几乎撑起半壁江山;省外市场贡献率飙到65%,抖音旗舰店一年卖了15个亿——相当于一个中型酒企全年的量。
更魔幻的是,汾酒还跟永辉超市搞联名,3万箱定制款一上线就被抢空,评论区全是“超市白酒也能这么卷?
”的惊叹。
相比之下,五粮液Q4砍掉136个经销商,营收直接环比下滑18%,数字直营改革听着高大上,落到终端却是“熟悉的烟酒店老板突然不进货了”的尴尬。
酱香阵营也没闲着。
习酒君品系列一年涨40%,800-1500元价格带被酱酒新势力啃得嘎吱响。
五粮液倒是推出了“经典五粮液”酱香线,增速120%,可惜基数只有15亿,像往长江里倒了桶茅台镇的水,动静大,水花小。
浓香老大想转身,但船大难掉头,财报里那行“酱香暂未改变营收结构”的小字,透着股力不从心的诚实。
渠道的故事更赤裸。
泸州老窖把全国八成专卖店改造成智慧门店,扫码AR鉴真,科技感拉满;汾酒牵手商超玩定制,把白酒摆进了酸奶冷柜隔壁;五粮液却忙着“数字化直营”,结果经销商大会变成了“散伙饭”。
有酒商私下吐槽:“以前靠五粮液吃牛排,现在得自己找面包屑。
”
资本层面,汾酒50亿债券获批,技改扩产磨刀霍霍;泸州老窖8.6亿收购云南茶企,琢磨着“茶酒融合”的新故事;五粮液回购计划只完成63%,股价从2021年高点腰斩,市值被宁德时代挤出A股前十。
股民群里,有人把五粮液K线截图发出来,配文:“喝得起五粮液,买不起五粮液股票。
”
最意外的是国际化。
汾酒海外营收暴涨180%,靠“一带一路”把青花汾卖到了哈萨克斯坦的婚宴;茅台在巴黎开旗舰店,五粮液进驻28国机场免税店,但海外占比仍不到5%。
海关数据说白酒出口量涨29%,可朋友圈里晒的依然是“东京居酒屋的清酒套餐”,国产白酒的出海,像一场热闹却遥远的烟花。
券商预测2024年格局是“茅台领跑,泸汾争亚,五洋守位”,听着像足球积分榜。
但真正的硝烟在300-800元次高端——这里没人在意品牌历史,只认性价比和面子。
当年轻人开始用RIO联名茅台调“茅小咖”,当ESG评级里汾酒建成零碳工厂,白酒的战争早已跳出香型和年份,变成了场景、技术和价值观的混战。
酒桌上,有人举杯感慨:“以前喝的是牌子,现在喝的是故事。
”故事的主角,早就不是某一款酒,而是谁在讲新故事,谁能让下一顿酒局继续有谈资。
五粮液?
泸州老窖?
汾酒?
名字只是序章,真正的剧情,才刚开瓶。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酒排名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jiupaiming.com/86999.html 侵删xiaobing1945@163.com
酒价格数据来源酒商批发市场和微信群,价格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



